喜 报!
杰莱美自动考种分析仪Mini 1600
助力水稻籽粒大小研究
时隔半年再次助力水稻研究
水稻产量主要由单株有效穗数、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大因素构成,粒型直接决定水稻千粒重。研究水稻粒型的遗传和分子调控机制,
对改良水稻粒型、提高千粒重和水稻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2022年5月20日,四川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在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(TOP,IF=6.992)在线发表了题为“OsBSK2,
a putative brassinosteroid-signaling kinase, positively controls grain size in rice”的研究论文。该研究证实水稻油菜素内酯信号
激酶OsBSK2通过影响细胞扩张,正调控籽粒大小。
该研究中粒型和千粒重考种由杰莱美自动考种分析仪Mini 1600完成。
▲ 图1 R498与glw10表型比较
本研究中,作者从重穗型杂交稻骨干亲本蜀恢498(R498)的EMS诱变突变体库中鉴定到一份粒长和千粒重显著下降的突变体glw10
(grain length and grain weight 10)(图1)。定位克隆表明,GLW10编码一个假定的油菜素内酯信号激(brassinosteroid-signaling kinase)
OsBSK2。OsBSK2蛋白定位于细胞膜,且正确的膜定位对其功能是必须的。水稻中一共有5个BSK基因,表达模式分析表明OsBSK1-1和OsBSK1-2在穗部
表达相对较低,而OsBSK2/3/4在幼穗高表达。与OsBSK2功能相似,OsBSK3和OsBSK4的干涉植株也表现为粒长变短,千粒重下降。进一步研究发现,
OsBSK2能形成同源二聚体,并且能与OsBSK3和OsBSK4形成异源二聚体,推测水稻中BSK可能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正调控籽粒大小。
此外,作者证实OsBSK2能与BR受体激酶OsBRI1直接互作,但遗传实验表明 OsBSK2可能是独立于BR信号通路调控籽粒大小(图2)。
本研究揭示了水稻中BSK基因调控生长发育的生物学功能,为水稻粒型改良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。
▲ 图2 OsBSK2可能独立于BR途径调控籽粒大小
数不清的彻夜未眠、肝不完的科研实验,成就了一项又一项的科研创新!
终点亦是起点,每一条通向理想的途径,都充满了艰辛与汗水!
光荣属于你们,光荣属于我们,属于每一位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!!!
让我们为科研荣誉喝彩!!!
苦心研发,不负众望,一次次助力,杰莱美团队很年轻,客户也不老,
三年的相伴,只是一个简短的开始;往后的路,还会有更长久的相守。
一路走来,多谢有你
来日方长,请多关照~